罗马尼亚对阵挪威取消-罗马尼亚对挪威比赛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1929年资本主义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日、意经济遭到惨重打击,发生社会动荡,在此情况下纷纷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谋求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1933年,德国上台,推行法西斯统治,1933年策划国会纵火案,取缔政党,实施纳粹独裁。1922年,意大利莫索里尼上台,随后实行法西斯专制,并积极入侵东非,1935年侵占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日签定「产国际协定」,第二年意大利加入协定,轴心国集团形成。1936年德意支持西班牙佛朗哥叛乱,并公然出兵参战,1939年颠覆西班牙共和国政府。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1938年9月,德国和英法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占领捷克苏台德,第二年3月占领捷克。随后又对波兰提出领土要求。
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闪电战,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总结一战经验教训,发展出集中使用空中力量和装甲集群进行大纵深突击的闪电战战法,在波兰发挥了威力,波军来不及集结兵力就被分割包围,飞机来不及起飞,火炮来不及展开就被击毁,德军顺利突入波兰境内,英法宣战后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灭亡,被称为“静坐战”,9月28日,华沙陷落,波兰沦亡。
1940年4月9日,德军突突袭丹麦,丹麦不战而降;同日德国海军袭击挪威主要港口,挪威海军和海岸炮兵英勇抵抗,重创德舰队,但德军空降部队占领了挪威首都,4月14日英军在挪威登陆,6月10日挪威被占领。
5月10日,德军对荷、比、卢和法国北部发动闪电进攻,同日英法联军进入比利时,德军装甲部队从阿登山区突入联军纵深,联军溃退,14日荷兰投降,28日比利时投降,卢森堡不战而降。英法联军败退到敦克尔克,侥幸逃脱。6月6日,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军迅速被打垮,德军进至巴黎,6月11日意大利对法宣战,22日法国投降。8月9日,德国实施入侵英国“海狮计划”开始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英国也对德国城市进行了反击,并组织海军炮击德国港口,德国始终未能获得英国制空权,10月12日,取消入侵英国的计划。
同年6月意大利对东非英属肯尼亚、索马里发动进攻,9月对埃及发动进攻,很快都被英军击溃,德国不得不派出非洲军团支援意大利。
1940年10月德国出兵巴尔干占领罗马尼亚油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相继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1941年3月,南斯拉夫发动反对德国的政变,德军大举入侵,政府很快投降,但***领导南人民军坚持了长期游击抗战。
1941年6月22日,德军不宣而战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突袭,德军首先轰炸苏联机场击毁苏军飞机上千架,继而夺取制空权,在空军的支援下,德军迅速突入苏联境内500~600公里,苏军损失30多万人。7月德军发动夏季攻势,7月16日占领斯摩棱斯克,9月19日占领基辅,接连续围歼上百万苏军,苏军在只列宁格勒顶住了德军进攻。9月30日德军发动莫斯科战役,10月三面包围莫斯科,此时德军战线过长,苏联军民的顽强抗击和雨季的到来使德军减慢了进攻速度,11月德军进至莫斯科城下,此时新组建的苏军源源不断的开到,顶住了德军进攻,11月底严寒提前来临,毫无准备的德军遭受重大损失,被迫转入防御。12月苏军转入反攻,将德军击溃了200公里,德军迅速灭亡苏联的企图被粉碎。
月,日、美海军主力在中途岛进行决战,美军以少胜多,击沉日本主力4艘航母,日本海军遭受重创。8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占领日军新建的机场,此后双方不断向岛上增兵,并在外海进行了争夺制海权的海战,1943年1月,美军逐渐控制了制海权,并调集重兵夺取了瓜岛。
1942年7月,德军为夺取伏尔加河和高加索油田发动斯大林格勒会战,17日起德军对苏军发动进攻,8月19日,德军突破顿河,9月合围斯大林格勒,10月苏军退守市区,进行了坚决的防御。在内线抗击的同时,苏军外线转入反攻,10月苏军南北两翼实施反包围,11月底苏军合围斯大林格林德军,1943年1月苏军里应外合发起总攻,2月2日德军投降。
1942年轴心国逐渐丧失了在地中海的制海权,德军虽然攻到埃及的阿拉曼,但战线过长后援中断,已成强弩之末,1942年10月23日,英军发动阿拉曼战役,德军顽强防御,并发动反击,但英军依赖兵力优势和空中优势于11月初将德军打垮并进行追击,1943年1月23日,盟军占领的黎波里。1942年11月8日,盟军英美联军在法属摩洛哥登陆,11月11日占领卡萨布兰卡,1943年4月19日盟军向北非德意联军发动总攻,5月7日占领突尼斯,5月13日北非德意军投降,戴高勒领导的自由法国获得根据地加入对轴心国战争。1943年苏军攻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7月德军为占领库尔茨克突出部发动库尔茨克会战,7月5日德军发动进攻,双方激烈交战,12日双方投入坦克和自行火炮上万辆爆发最大规模的一次坦克战,德军被击败损失坦克自行火炮4000多辆。
同年7月南线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8月占领墨西拿,9月3日,盟军在意大利登陆,4日莫索里尼垮台,意大利向盟军投降,随后德军进入意大利,10月13日,意大利新政府对德宣战。至此轴心国已全面丧失了战争主动权,同盟国转入全面反攻。
1943年美、苏、中、英先后举行卡萨布兰卡、开罗、德黑兰会议,通过了彻底打垮轴心国集团的一系列决议和宣言。1944年,苏军全面反攻,解放了全部国土,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匈牙里先后退出战争,同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月底盟军先后夺占瑟堡等港口,巩固了滩头阵地,7月开始向法国纵深发展,8月占领了法国南部的大片领土,8月19日,巴黎爆发起义,随后解放。12月,德军集结兵力发动阿登战役,12月16日,德军发起进攻,盟军起初毫无准备,但很快实施反击,1945年1月苏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德军被迫撤退。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10月美军发动菲律宾战役,日本投入海军的全部家当企图在莱特湾诱歼美国登陆舰队,23日海战爆发,一度诱敌成功,使美舰队主力离开莱特湾,美军登陆舰队遭到猛烈打击,但美军很快会师,全歼了日本舰队,日本海军主力已损失殆尽。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5月占领菲律宾。6月美军占领硫磺岛,7月占领冲绳。
1945年2月英美苏签定了旨在了结束战争和重新划定战后世界范围的「雅尔塔协定」。4月,苏军发动柏林战役,16日进攻开始,20日包围柏林,29日苏军攻入市中心,4月30日,在地堡里自杀,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9日德国投降。冲绳战役后日本沿海已完全被美舰封锁,日本准备作垂顽抗,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先后在广岛、长崎投掷,两市被夷为平地。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9日对发动进攻,迅速粉碎了侵占我东北十四年的关东军。同时以中国为主的各占领区军民发动反攻,推翻日本军事统治,解放国土。面对这样的打击,丧魂落魄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丧失了顽抗的意志,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灾难,以德意日法西斯灭亡而告终,美、苏作为超级大国崛起主宰世界,同时英法帝国主义遭到沉重打击,世界各国人民经受了战争锻炼,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战争中现代科技大量应用到军事领域,先后出现了雷达、喷气式飞机、导弹、等高技术武器,世界进入宇航时代和核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世界人民经过6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德、意、日法西斯……
1939年
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39年4月,德军占领丹麦和挪威
1939年5月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发起进攻,很快占领荷、比、卢三国
1939年德军从法国境内攻向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被迫实施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撤至英伦三岛
1940年
1940年9月起,英、意军队在北非进行拉锯战
1941年
1941年初,德国诱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加入三国军事同盟后,德、意分别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
1941年2月,为争夺地中海并帮助意大利保住在非洲的根据地,德军参加北非作战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
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向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1942年5月起,日军的战略进攻受阻,美日在珊瑚海海战,日军首次受挫
1942年5月,苏、英、美曾谈判,确定应由美、英两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便从东、西、南三面打击
1942年6月美日的中途岛海战,日军损失惨重,损失4艘航空母舰,在太平洋上的海军优势也很快丧失
1942年7月,德军转而大举进攻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艰苦奋战160天,歼灭德军33万,这次胜利是转折点
1942年8月,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标志着太平洋战争已完成转折
1942年11月起,英军在阿莱曼地区的会战中大败德意军,扭转了北非战场的被动局面
1942年11月末,美英联军在北非登陆,占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奠定了非洲战场胜利的基础
1943年
1943年5月,美英联军从东路和西路发起进攻。迫使退至突尼斯境内的德意军投降,北非战事至此结束
1943年7月,美英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
1943年7月,苏德在库尔斯克展开空前的大会战,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装甲战。此战德军失败后,开始了长达20个月的撤退
1943年9月,在意大利南部地区登陆,迫使意大利与美英签订停战协定,宣布投降
1943年11月,盟军在太平洋上对日军发起全面反攻
1944年
1944年6月6日美英派兵在法国西北诺曼底地区登陆,并向德国进军
1944年8月,美英军又在法国南部登陆
1944年12月16日,为挽回败局,德军在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发起反扑,美英军与德军在阿登地区进行大会战
1944年下半年起,苏军大规模追击德军,在东欧各国人民的英勇配合作战下,攻入德国本土,与此同时盟军控制了中太平洋诸岛屿
1945年
1945年3月,西线的美、英军渡过莱茵河,向德国腹地进攻
1945年3月,亚洲地区盟军攻占硫黄岛和冲绳岛。在东南亚,夺回日军占领的印度、缅甸等国和地区
1945年4月,欧洲地区盟军在易北河会师,东、西欧两个战场连成一片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至此结束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同时,中国战场也转入全国规模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日、意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7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尽管在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有关第2次世界大战的的一些资料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亡5120 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 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 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 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 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 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 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 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 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 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 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 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 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 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 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 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 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计划”,这计划 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 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 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 “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 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 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 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 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 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 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 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 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 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 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 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北部。
1940年7月16日,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 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 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 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 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 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 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 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 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 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 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 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
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 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 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 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 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 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 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 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 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 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 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 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 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 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 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 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 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 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 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 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 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 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 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 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 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
与此同时,南斯拉夫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 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 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 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 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 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 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 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 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 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 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 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 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 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 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 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 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 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 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 岛均获得解放。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 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加速了日本 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 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 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 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 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 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 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 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 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 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 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 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 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 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亡1690余万人,居民亡3430余万人,合计亡5120 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 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 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 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回答者: 淄淄 - 经理 五级 2-23 20:55
--------------------------------------------------------------------------------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亡5120 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 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 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 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 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 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 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 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 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 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 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 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 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 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 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 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 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计划”,这计划 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 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 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 “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 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 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 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 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 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 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 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 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 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 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 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北部。
1940年7月16日,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 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 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 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 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 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 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 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 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 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 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 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
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 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 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 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 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 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 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 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 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 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 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 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 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 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 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 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 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 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 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 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 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 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 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 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 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
与此同时,南斯拉夫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 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 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 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 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 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 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 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 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 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 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 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 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 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 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 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 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 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 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 岛均获得解放。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 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加速了日本 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 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 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 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 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 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 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 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 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 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 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 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 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 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亡1690余万人,居民亡3430余万人,合计亡5120 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
二战中是德国杀的人多还是日本杀的人多?
还是德军杀的更多.
盟国军队亡人数
· 澳大利亚: 23,400
· 巴西: 493
· 加拿大: 37,500
· 中国: 1,480,000
·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 法国和“自由法国”的武装力量: 210,000
· 希腊: 88,300
· 印度: 36,000
· 荷兰: 7,900
· 新西兰: 11,625
· 挪威: 2,000
· 波兰: 123,000
· 南非: 6,840
· 苏联:14,000 ,000 (参见注释1)
· 英国:400,000
· 美国:400,000 ,
· 南斯拉夫: 300,000
· 意大利(从1943年起) 17,500
受袭击国家军队亡人数
· 阿尔巴尼亚: 20,000
· 比利时: 12,000
· 保加利亚(从1944年起): 1,000
·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 丹麦: 1,800
· 芬兰: 82,000
· 埃塞俄比亚: 5,000
· 希腊: 88,300
· 印度: 24,300
· 卢森堡: 4,000
· 蒙古: 3,000
· 荷兰: 7,900
· 挪威:3,000
· 菲律宾: 27,000
· 波兰:123,000
· 罗马尼亚(从1944年起): 5,000
· 南斯拉夫: 300,000
轴心国军队亡人数
· 保加利亚(到1944年至): 9,000
· 德国: 3,500,000 (包括德国军队中的奥地利人和苏台德德意志人)
· 匈牙利: 200,000
· 意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 日本: 1,850,000
· 罗马尼亚(到1944年至): 290,000
· 维希法国(Vichy France): 1,200
平民亡人数
· 阿尔巴尼亚: 100,000
· 奥地利: 125,000
· 比利时: 76,000
· 保加利亚: 10,000
· 中国: 18,000,000
·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 丹麦: 2,000
· 埃塞俄比亚: 5,000
· 芬兰: 2,000
· 法国: 350,000
· 德国: 1,600,000
· 希腊: 325,000
· 匈牙利: 290,000
· 印度: 25,000
· 意大利: 153,000
· 日本: 672,000
· 荷兰: 200,000
· 挪威: 7,000
· 菲律宾: 91,000
· 波兰: 5,680,000
· 罗马尼亚: 200,000
· 苏联: 13,000,000 (参见注释1)
· 英国: 92,700
· 美国: 6,000
· 南斯拉夫: 1,200,000
其中,约有六百万为犹太人。
总计平民亡:约7589万人
总计人员亡:约1亿3百万人
注释
· 注释1:二战中苏联共有2680万人亡。,但由于存在大量临时编入军队的平民。所以统计数字认为军人阵亡为1400万,平民为1300万。
关于奥运会的问题
第一届雅典奥运会(189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11 7 1
希腊 10 19 17
德国 6.5 5 2
法国 5 4 2
英国 2.5 3 1
匈牙利 2 1 2
奥地利 2 - 3
澳大利亚 2 - -
丹麦 1 2 4
瑞士 1 2 -
第二届巴黎奥运会(1900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法国 26 36 33
美国 20 14.5 15.5
英国 17 7.5 12
比利时 5 6 3
瑞士 5 3 1
德国 4 2 2
意大利 2 2 -
澳大利亚 2 - 4
丹麦 1.5 3 2
匈牙利 1 2 2
荷兰 1 1 3
古巴 1 1 -
加拿大 1 - 1
瑞典 0.5 – 1
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1904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70 74 67
古巴 5 2 3
德国 4 4 5
加拿大 4 1 -
匈牙利 2 1 1
奥地利 2 1 1
英国 1 1 -
瑞士 1 - 1
希腊 1 – 1
第四届伦敦奥运会(190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英国 56 50 39
美国 23 12 12
瑞典 8 6 11
法国 5 5 9
德国 3 5 4
匈牙利 3 4 2
加拿大 3 3 7
挪威 2 3 3
意大利 2 2 -
比利时 1 5 2
澳大利亚 1 2 2
俄国 1 2 -
芬兰 1 1 3
南非 1 1 –
第五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191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瑞典 24 24 17
美国 23 19 19
英国 10 15 16
芬兰 9 8 9
法国 7 4 3
德国 5 13 7
南非 4 2 -
挪威 4 1 5
匈牙利 3 2 3
加拿大 3 2 3
意大利 3 1 2
澳大利亚 2 2 2
比利时 2 1 3
丹麦 1 6 5
希腊 1 – 1
第六届奥运会因世界大战未能举行
第七届安特卫普奥运会(1920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1 27 27
瑞典 17 19 26
英国 15 15 13
芬兰 15 10 9
比利时 14 11 11
挪威 13 7 8
意大利 13 5 5
法国 9 19 13
荷兰 4 2 5
丹麦 3 9 1
南非 3 4 3
加拿大 2 3 3
瑞士 2 2 7
爱沙尼亚 1 2 -
巴西 1 1 1
第八届巴黎奥运会(1924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5 27 27
芬兰 14 13 10
法国 13 15 11
英国 9 13 12
意大利 8 3 5
瑞士 7 8 10
挪威 5 2 3
瑞典 4 13 12
荷兰 4 1 5
比利时 3 7 3
澳大利亚 3 1 2
丹麦 2 5 2
匈牙利 2 3 4
南斯拉夫 2 - -
捷克斯洛伐克 1 4 5
阿根廷 1 3 2
爱沙尼亚 1 1 4
南非 1 1 1
卢森堡 1 1 -
希腊 1 - -
第九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92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22 18 16 日本 2 2 1
德国 10 7 14 爱沙尼亚 2 1 2
芬兰 8 8 9 埃及 2 1 1
瑞典 7 6 12 奥地利 2 - 1
意大利 7 5 7 挪威 1 2 1
瑞士 7 4 4 澳大利亚 1 2 1
法国 6 10 5 波兰 1 1 3
荷兰 6 9 4 南斯拉夫 1 1 3
匈牙利 4 5 - 南非 1 - 1
加拿大 4 4 7 爱尔兰 1 - -
英国 3 10 7 西班牙 1 - -
阿根廷 3 3 1 印度 1 - -
丹麦 3 1 2 新西兰 1 - -
捷克斯洛伐克 2 5 2 乌拉圭 1 - -
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193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1 32 30 阿根廷 3 1 -
意大利 12 12 12 加拿大 2 5 8
法国 10 5 4 荷兰 2 5 -
瑞典 9 5 9 波兰 2 4 1
日本 7 7 4 南非 2 - 3
匈牙利 6 4 5 爱尔兰 2 - -
芬兰 5 8 10 捷克斯洛伐克 1 2 1
德国 4 12 5 奥地利 1 1 3
英国 4 7 5 印度 1 - -
澳大利亚 3 1 1
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193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德国 33 26 30 奥地利 4 6 3
美国 24 20 12 捷克斯洛伐克 3 5 -
匈牙利 10 1 5 阿根廷 2 2 3
意大利 8 9 5 爱沙尼亚 2 1 2
芬兰 7 6 6 埃及 2 1 2
法国 7 6 6 瑞士 1 9 5
瑞典 6 5 9 加拿大 1 3 5
日本 6 4 8 挪威 1 3 2
荷兰 6 4 7 土耳其 1 - 1
英国 4 7 3 印度 1 - -
新西兰 1 - -
第十二届东京奥运会(1940年)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能举行
第十三届伦敦奥运会(1944年)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能举行
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194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38 27 19 阿根廷 3 3 1
瑞典 16 11 17 澳大利亚 2 6 5
法国 10 6 13 比利时 2 2 3
匈牙利 10 5 12 墨西哥 2 2 2
意大利 8 12 9 埃及 2 2 1
芬兰 8 7 5 南非 2 1 1
土耳其 6 4 2 挪威 1 3 3
捷克斯洛伐克 6 2 3 牙买加 1 2 -
瑞士 5 10 5 奥地利 1 - 3
丹麦 5 7 8 印度 1 - -
荷兰 5 2 9 秘鲁 1 - -
英国 3 14 6
第十五届赫尔辛基奥运会(195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0 19 17 丹麦 2 1 3
苏联 22 30 19 土耳其 2 - 1
匈牙利 10 10 16 日本 1 6 2
瑞典 12 12 10 英国 1 2 8
意大利 8 9 4 阿根廷 1 2 2
捷克斯洛伐克 7 3 3 波兰 1 2 1
法国 6 6 6 南斯拉夫 1 2 -
芬兰 6 3 13 加拿大 1 2 -
澳大利亚 6 2 3 罗马尼亚 1 1 2
挪威 3 2 - 新西兰 1 - 2
瑞士 2 6 6 巴西 1 - 1
南非 2 4 4 印度 1 - 1
牙买加 2 3 - 卢森堡 1 - -
比利时 2 2 –
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195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37 29 32 伊朗 2 2 1
美国 32 25 17 加拿大 2 1 3
澳大利亚 13 8 14 新西兰 2 - -
匈牙利 9 10 7 波兰 1 4 4
意大利 8 8 9 捷克斯洛伐克 1 4 1
瑞典 8 5 6 保加利亚 1 3 1
德国 6 13 7 丹麦 1 2 1
英国 6 7 11 爱尔兰 1 1 3
罗马尼亚 5 3 5 挪威 1 - 2
日本 4 10 5 墨西哥 1 - 1
法国 4 4 6 印度 1 - -
土耳其 3 2 2 巴西 1 - -
芬兰 3 1 11
第十七届罗马奥运会(1960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43 29 31 丹麦 2 3 1
美国 34 21 16 新西兰 2 - 1
意大利 13 10 13 保加利亚 1 3 3
德国 12 19 11 瑞典 1 2 3
澳大利亚 8 8 6 芬兰 1 1 3
土耳其 7 2 - 南斯拉夫 1 1 -
匈牙利 6 8 7 奥地利 1 1 -
日本 4 7 7 巴基斯坦 1 - 1
波兰 4 6 11 挪威 1 - -
捷克斯洛伐克 3 2 3 希腊 1 - -
罗马尼亚 3 1 6 埃塞俄比亚 1 - -
英国 2 6 12
第十八届东京奥运会(1964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36 26 28 罗马尼亚 2 4 6
苏联 30 31 35 荷兰 2 4 4
日本 16 5 8 土耳其 2 3 1
德国 10 22 18 瑞典 2 2 4
意大利 10 10 7 丹麦 2 1 3
匈牙利 10 7 5 南斯拉夫 2 1 2
波兰 7 6 10 比利时 2 - 1
澳大利亚 6 2 10 法国 1 8 6
捷克斯洛伐克 5 6 3 加拿大 1 2 1
英国 4 12 2 瑞士 1 2 1
保加利亚 3 5 2 印度 1 - -
芬兰 3 - 2 埃塞俄比亚 1 - -
新西兰 3 - 2 巴哈马 1 - -
第十九届墨西哥奥运会(196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5 28 34 南斯拉夫 3 3 2
苏联 29 32 30 荷兰 3 3 1
日本 11 7 7 保加利亚 2 4 3
匈牙利 10 10 12 伊朗 2 1 2
民主德国 9 9 7 瑞典 2 1 1
法国 7 3 5 土耳其 2 - -
捷克斯洛伐克 7 2 4 丹麦 1 4 3
联邦德国 5 11 10 加拿大 1 3 1
澳大利亚 5 7 5 芬兰 1 2 1
英国 5 5 3 挪威 1 1 -
波兰 5 2 11 埃塞俄比亚 1 1 -
罗马尼亚 4 6 5 新西兰 1 - 2
意大利 3 4 9 突尼斯 1 - 1
肯尼亚 3 4 2 委内瑞拉 1 - -
墨西哥 3 3 3 巴基斯坦 1 - -
第二十届慕尼黑奥运会(197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50 27 22 芬兰 3 1 4
美国 33 31 30 古巴 3 1 4
民主德国 20 23 23 荷兰 3 1 1
联邦德国 13 11 16 法国 2 4 7
日本 13 8 8 捷克斯洛伐克 2 4 2
澳大利亚 8 7 2 肯尼亚 2 3 4
波兰 7 5 9 南斯拉夫 2 1 2
匈牙利 6 13 16 挪威 2 1 1
保加利亚 6 10 5 朝鲜 1 1 3
意大利 5 3 10 新西兰 1 1 1
瑞典 4 6 6 乌干达 1 1 -
英国 4 5 9 丹麦 1 - -
罗马尼亚 3 6 7
第二十一届蒙特利尔奥运会(197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49 41 35 意大利 2 7 4
民主德国 40 25 25 法国 2 3 4
美国 34 35 25 南斯拉夫 2 3 4
联邦德国 10 12 17 捷克斯洛伐克 2 2 4
日本 9 6 10 新西兰 2 1 1
波兰 7 6 13 韩国 1 1 4
保加利亚 6 9 7 瑞士 1 1 2
古巴 6 4 3 挪威 1 1 -
罗马尼亚 4 9 14 朝鲜 1 1 -
匈牙利 4 5 13 牙买加 1 1 -
芬兰 4 2 - 丹麦 1 - 2
瑞典 4 1 - 墨西哥 1 - 1
英国 3 5 5 特立尼过和多巴哥 1 - -
第二十二届莫斯科奥运会(1980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80 69 46 南斯拉夫 2 3 4
民主德国 47 37 42 澳大利亚 2 2 5
保加利亚 8 16 17 丹麦 2 1 2
古巴 8 7 5 巴西 2 - 2
意大利 8 3 4 埃塞俄比亚 2 - 2
匈牙利 7 10 15 瑞士 2 - -
罗马尼亚 6 6 13 西班牙 1 3 2
法国 6 5 3 奥地利 1 2 1
英国 5 7 9 希腊 1 - 2
波兰 3 14 15 印度 1 - -
瑞典 3 3 6 比利时 1 - -
芬兰 3 1 4 津巴布韦 1 - -
捷克斯洛伐克 2 3 9
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83 61 30 澳大利亚 4 8 12
罗马尼亚 20 16 17 芬兰 4 2 6
联邦德国 17 19 23 瑞典 2 11 6
中国 15 8 9 墨西哥 2 3 1
意大利 14 6 12 摩洛哥 2 - -
加拿大 10 18 16 巴西 1 5 2
日本 10 8 14 西班牙 1 2 2
新西兰 8 1 2 比利时 1 1 2
南斯拉夫 7 4 7 奥地利 1 1 1
韩国 6 6 7 葡萄牙 1 - 2
英国 5 11 21 肯尼亚 1 - 1
法国 5 7 16 巴基斯坦 1 - -
荷兰 5 2 6
第二十四届汉城奥运会(198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55 31 46 捷克斯洛伐克 3 3 2
民主德国 37 35 30 新西兰 3 2 8
美国 36 31 27 加拿大 3 2 5
韩国 12 10 11 波兰 2 5 9
西德 11 14 15 挪威 2 3 -
匈牙利 11 6 5 荷兰 2 2 5
保加利亚 10 12 13 丹麦 2 2 5
罗马尼亚 7 11 6 巴西 1 2 3
法国 6 4 6 芬兰 1 1 2
意大利 6 4 4 西班牙 1 1 2
中国 5 11 12 土耳其 1 1 -
英国 5 9 10 摩洛哥 1 2 -
肯尼亚 5 2 2 苏里南 1 - -
日本 4 3 7 葡萄牙 1 - -
澳大利亚 3 6 5 奥地利 1 - -
南斯拉夫 3 4 5
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199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独联体 45 38 29 波兰 3 6 10
美国 37 34 37 荷兰 2 6 7
德国 33 21 28 肯尼亚 2 4 2
中国 16 22 16 挪威 2 4 1
古巴 14 6 11 土耳其 2 2 2
西班牙 13 7 2 印度尼西亚 2 2 1
韩国 12 5 12 巴西 2 1 -
匈牙利 11 12 7 希腊 2 - -
法国 8 5 16 瑞典 1 7 4
澳大利亚 7 9 11 芬兰 1 2 2
意大利 6 5 7 丹麦 1 1 4
加拿大 6 5 7 摩洛哥 1 1 1
英国 5 3 12 爱尔兰 1 1 -
罗马尼亚 4 2 1 埃赛俄比亚 1 - 2
捷克斯洛伐克 4 2 1 阿尔及利亚 1 - 1
朝鲜 4 - 5 爱沙尼亚 1 - 1
日本 3 8 11 立陶宛 1 - 1
保加利亚 3 7 6 瑞士 1 - -
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4 32 25 爱尔兰 3 0 1
俄罗斯 26 21 16 瑞典 2 4 2
德国 20 18 27 挪威 2 2 3
中国 16 22 12 比利时 2 2 2
法国 15 7 15 尼日利亚 2 1 3
意大利 13 10 12 朝鲜 2 1 2
澳大利亚 9 9 23 埃塞俄比亚 2 - 1
古巴 9 8 8 阿尔及利亚 2 - 1
乌克兰 9 2 12 英国 1 8 6
韩国 7 15 5 白俄罗斯 1 6 8
波兰 7 5 5 肯尼亚 1 4 3
匈牙利 7 4 10 牙买加 1 3 2
西班牙 5 6 6 芬兰 1 2 1
罗马尼亚 4 7 9 印尼 1 1 2
荷兰 4 5 10 南斯拉夫 1 1 2
希腊 4 4 - 伊朗 1 1 1
捷克 4 3 4 斯洛伐克 1 1 1
瑞士 4 3 - 亚美尼亚 1 1 -
丹麦 4 1 1 克罗地亚 1 1 -
土耳其 4 1 1 葡萄牙 1 - 1
加拿大 3 11 8 泰国 1 - 1
保加利亚 3 7 5 布隆迪 1 - -
日本 3 6 5 香港 1 - -
哈萨克 3 4 4 哥斯达尼加 1 - -
巴西 3 3 9 叙利亚 1 - -
新西兰 3 2 1 厄瓜多尔 1 - -
南非 3 1 1
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各国家或地区奖牌榜
SPORTS.SOHU.COM 2004年02月11日10:41 来源:搜狐体育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国家或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美国 39 25 33 97
俄罗斯 32 28 28 88
中国 28 16 15 59
澳大利亚 16 25 17 58
德国 14 17 26 57
法国 13 14 11 38
意大利 13 8 13 34
荷兰 12 9 4 25
古巴 11 11 7 29
英国 11 10 7 28
罗马尼亚 11 6 9 26
韩国 8 9 11 28
匈牙利 8 6 3 17
波兰 6 5 3 14
日本 5 8 5 18
保加利亚 5 6 2 13
希腊 4 6 3 13
瑞典 4 5 3 12
挪威 4 3 3 10
埃塞俄比亚 4 1 3 8
乌克兰 3 10 10 23
哈萨克斯坦 3 4 _ 7
白俄罗斯 3 3 11 17
加拿大 3 3 8 14
西班牙 3 3 5 11
伊朗 3 _ 1 4
土耳其 3 _ 1 4
捷克 2 3 3 8
肯尼亚 2 3 2 7
丹麦 2 3 1 6
芬兰 2 1 1 4
奥地利 2 1 _ 3
立陶宛 2 _ 3 5
阿塞拜疆 2 _ 1 3
斯洛文尼亚 2 _ _ 2
瑞士 1 6 2 9
印度尼西亚 1 3 2 6
斯洛伐克 1 3 1 5
墨西哥 1 2 3 6
阿尔及利亚 1 1 3 5
乌兹别克斯坦 1 1 2 4
拉脱维亚 1 1 1 3
南斯拉夫 1 1 1 3
巴哈马 1 1 _ 2
新西兰 1 _ 3 4
爱沙尼亚 1 _ 2 3
泰国 1 _ 2 3
克罗地亚 1 _ 1 2
喀麦隆 1 _ _ 1
哥伦比亚 1 _ _ 1
莫桑比克 1 _ _ 1
巴西 _ 6 6 12
牙买加 _ 4 3 7
尼日利亚 _ 3 _ 3
比利时 _ 2 3 5
南非 _ 2 3 5
阿根廷 _ 2 2 4
中国台北 _ 1 4 5
摩洛哥 _ 1 4 5
朝鲜 _ 1 3 4
摩尔多瓦 _ 1 1 2
沙特阿拉伯 _ 1 1 2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_ 1 1 2
爱尔兰 _ 1 _ 1
乌拉圭 _ 1 _ 1
越南 _ 1 _ 1
格鲁吉亚 _ _ 6 6
哥斯达黎加 _ _ 2 2
葡萄牙 _ _ 2 2
亚美尼亚 _ _ 1 1
巴巴多斯 _ _ 1 1
智利 _ _ 1 1
冰岛 _ _ 1 1
印度 _ _ 1 1
以色列 _ _ 1 1
科威特 _ _ 1 1
吉尔吉斯斯坦 _ _ 1 1
马其顿 _ _ 1 1
卡塔尔 _ _ 1 1
斯里兰卡 _ _ 1 1
雅典奥运会
001 美国 35 39 29 103
002 中国 32 17 14 63
003 俄罗斯 27 27 38 92
004 澳大利亚 17 16 16 49
005 日本 16 9 12 37
006 德国 14 16 18 48
007 法国 11 9 13 33
008 意大利 10 11 11 32
009 韩国 9 12 9 30
010 英国 9 9 12 30
011 古巴 9 7 11 27
012 乌克兰 9 5 9 23
013 匈牙利 8 6 3 17
014 罗马尼亚 8 5 6 19
015 希腊 6 6 4 16
016 挪威 5 0 1 6
017 荷兰 4 9 9 22
018 巴西 4 3 3 10
019 瑞典 4 1 2 7
020 西班牙 3 11 5 19
021 加拿大 3 6 3 12
022 土耳其 3 3 4 10
023 波兰 3 2 5 10
024 新西兰 3 2 0 5
025 泰国 3 1 4 8
026 白俄罗斯 2 6 7 15
027 奥地利 2 4 1 7
028 埃塞俄比亚 2 3 2 7
029 斯洛伐克 2 2 2 6
伊朗 2 2 2 6
031 中国台北 2 2 1 5
032 格鲁吉亚 2 2 0 4
033 保加利亚 2 1 9 12
034 牙买加 2 1 2 5
乌兹别克斯坦 2 1 2 5
036 摩洛哥 2 1 0 3
037 丹麦 2 0 6 8
038 阿根廷 2 0 4 6
039 智利 2 0 1 3
040 哈萨克斯坦 1 4 3 8
041 肯尼亚 1 4 2 7
042 捷克 1 3 4 8
043 南非 1 3 2 6
044 克罗地亚 1 2 2 5
045 立陶宛 1 2 0 3
046 埃及 1 1 3 5
瑞士 1 1 3 5
048 印度尼西亚 1 1 2 4
049 津巴布韦 1 1 1 3
050 阿塞拜疆 1 0 4 5
051 比利时 1 0 2 3
052 以色列 1 0 1 2
巴哈马 1 0 1 2
054 喀麦隆 1 0 0 1
阿联酋 1 0 0 1
多米尼加共和国 1 0 0 1
爱尔兰 1 0 0 1
058 朝鲜 0 4 1 5
059 拉脱维亚 0 4 0 4
060 墨西哥 0 3 1 4
061 葡萄牙 0 2 1 3
062 塞黑 0 2 0 2
芬兰 0 2 0 2
064 斯洛文尼亚 0 1 3 4
065 爱沙尼亚 0 1 2 3
066 中国香港 0 1 0 1
巴拉圭 0 1 0 1
印度 0 1 0 1
069 尼日利亚 0 0 2 2
委内瑞拉 0 0 2 2
071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 0 1 1
哥伦比亚 0 0 1 1
叙利亚 0 0 1 1
蒙古 0 0 1 1
厄立特里亚 0 0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