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参加奥运会重在参与-参加奥运会对每个运动员而言意义不同
辩题-应不应该花重金培养运动员,请从两方面论述一下
答:应该
国家花重金培养运动员参加奥运会,1.说大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不断超越人类运动极限,2.小点说为国争光,争面子,实现运动员自身价值,但是绝对不是重在参与,要看的绝对是结果,大家坐着飞机不远万里到英国你以为是组团旅游开Party吗
一个人的奔跑 阅读答案
1.请准确概括文末作者所说的“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指什么。(50字内)(4分)
2.对艾克瓦里的行为,格林斯潘对先是“ ”,最后是“ ”(各填文中的一个词),说说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5分)
3.《格言》杂志在刊载这篇文章时配发了,下方还有一行揭示文章主旨的文字。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你觉得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句话。()(3分)
A.坚持到底就是胜利。B.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C.责任重于荣誉。D.奥运会重在参与。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祖国的凝望”的?为了这一“凝望”,无数志士仁人被感奋激发着。请你也说出一个类似的故事。(6分)
答案:
1.坦桑尼亚运动员艾克瓦里在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1分)虽因受伤而远远的落在后面(1分)却仍然坚持跑完了全程(1分)。语言表达简洁流畅(1分)。
2.“好奇”“热泪盈眶”(各1分),格林斯潘是被艾克瓦里牢记着自己作为运动员的责任(或“祖国的凝望”)所感动。(3分)(若只是泛泛而说“被感动”,只得1分)
3.C.责任重于荣誉。
4.祖国人们的嘱托、注视和期待。(3分)故事语言流畅,围绕“责任”与“祖国”(3分)。
你没给题目,只有复制给你了。
“重在参与”在比赛中就是一种自欺欺人
1
女排奥运会夺冠了。全网关注奥运关注女排的人都看起来很激动,郎平的报道、女排精神的文章也刷满朋友圈,大家纷纷在朋友圈发来贺电。
让我们少点套路,坦诚一点:我们就是想赢啊,我们就是想拿第一呀!
比赛不拼个你我活,不分出胜负,不然我们这么热的天坐在电视机前看得热火朝天的我们在看什么呢? 我们看的就是竞技搏杀,看的就是高手秒杀菜鸟,看的就是技能强的对技能弱的碾压,通过正规文明有规则的比赛来完成的碾压。
所以,我们再真诚一点:输了就承认技不如人,别扯什么“重在参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讲真,为了搞友谊的话,我们直接开party不就完了,费劲的参加奥运干什么,大家吃吃喝喝唱歌跳舞也一样能发展友谊!
如果真的不在意成绩,为啥大家一直都在骂男足,而且骂了很多年?
如果真的不在乎成绩,那我觉得男足就挺好,参与了很多年啊!
这种逻辑真的很让人费解——一边说不在意成绩,一边又大力报道和赞扬夺金。我们的主流心理文化什么时候能正常一点,不要这么扭曲。好像直奔目标,关注成绩就特别功利,特别LOW,非要用遮遮掩掩,非要歌颂伟大精神,好像才会显得我们高逼格。
体育比赛的精神就是竞技呀!就是要拿第一呀!
什么叫竞技,就是比比谁最厉害,谁跑的最快,谁游的最快,谁赢球最多,然后你说要重视体育精神,然后又说不看重成绩,这特么到底在说什么?
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2
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说,乌合大众喜欢看刺激的,热血沸腾的,比赛就是能带来这种刺激的项目之一。
从个体心理的角度来说,比较和竞争是确定社会身份(就是自我在群体中的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个体能在群众中获得更多资源的一种证明和保证。
成王败寇就是真实的社会规则。 只不过现代社会文明了,给了你更多可以尝试的领域,你写作不行你还可以画画,打球不行还可以游泳,我们的文明只是拓展了可竞争的领域,但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个规则。
我们人类从自打开始直立行走形成人类社会的最初就已经是这样了。
资源有限和稀缺,让我们不可能人人平均的享受资源。恰是竞争和对有限资源的掠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人类的文明让我们人类爬上食物链顶端。
然后,你通过竞争占稳自然界老大的位置之后又来说,我们要文明,我们要和谐,大家只要参与不用管结果就行了,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是强者对弱者的一种洗脑,或者是弱者的一种自我安慰:“我争不来冠军,我参与了一下也是好的。”
不为夺冠只为参与,你自己家楼下操场跑一下就好了,何必和高手对决?
“我参加了奥运”,这句看似是参与意义更浓的话的背后也是一种身份的彰显和能力水平的彰显,我是奥运级选手不是省代表队的水平。同样也是一种比较和PK,也有着对更高胜利的向往。
傅圆慧红了,不是因为卖萌,是因为人家拿了奖牌又会卖萌,你让那些输得一蹋糊涂的选手卖个萌试试,谁看啊!
所以,别自欺欺人。
竞争和比较,这一过程就是在进行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实现阶层精英的重新流动。通过明确制度规定的竞争和比较,让大家都有挤身社会上层的机会。
而这种可以通过有效竞争而获得上位机会恰是给普通大众注入的一种心理安慰,同时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上升通道,你有能力你就有可能有机会变成精英。它会极大的促进社会的稳定,让底层的普通人有途径可以向上挤入更高一个阶层,过更好的生活。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合法合理的竞争渠道以及筛选精英的机制,那么必然会产生和革命。
你敢说,你想一辈子停在现在的状态,自甘如此嘛?你就不想变得更好,你不想在你们的团队中能力超过其他人?只为参与你会为现在的工作没有上升通道而苦恼的想跳槽吗?
所以,我们把事情看得透彻一些明白一些,对自己也真诚一些:
我特么就是想当最好的呀!
3
什么时候可以说重在参与?
就是你已经当了老大拿了第一,已经证明过了自己的实力,已经到了可以纯粹享受比赛乐趣的时候,可以说成绩不重要,我就是来玩玩的。
比如,今天戴维斯回来打斯诺克,可以说“成绩不重要”。又比如,当年的体操王子今天回来参加体操杠铃,他可以说“成绩不重要”。
当然,这些优秀的顶尖的运动员肯定不会这么说,如果他们拿了金牌的时候这么说了,你瞧瞧会不会有人骂他们。
真正有资格说的人,才不会说重在参与。
而我们对真正拿了第一的人也会由衷的说一句,实至名归!
重在参与?!呵?呵?
谁最具有奥运会的精神?
奥运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改变个人的命运。从邓亚萍连连获得世界冠军的故事中,就能体现出奥运精神。邓亚萍克服自身条件的不足,在赛场上勇敢拼搏的精神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邓亚萍有着很高的赞赏,他曾说过“邓亚萍是我本世纪见过的最好的运动员,她是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最有力的诠释者。” 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奥运会提倡的“重在参与”、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的精神。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自由交流,它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奥运会承载了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等等精神内涵,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精神的代名词,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神圣休战”、以追求和平与友谊为特征的精神,为我们所向往;尊崇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锻炼体能、展示健与美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奇迹。让人们之间更容易沟通,让合作更广泛,让处处出现新的可能性。
邓亚萍,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
邓亚萍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最多的女选手。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或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或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职业生涯辉煌战绩: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当前情况:
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
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
近况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读完“李永波”这篇短文,你收到了什么启示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成者王侯败者寇”。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女足的任何批评都是有可能的。中国女足没有受到批评,最重要的原因是女足姑娘尽力了。她们虽然将遗憾留在悉尼,却将顽强拼搏、奋勇进取的“女足精神” 展现给了整个世界。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个运动员经历数年甚至十几年的刻苦训练后,都希望能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然而,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有多少人能得到金牌?本届奥运会只有300枚金牌,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却达到1·1万多人。
奥运会重在参与,奥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一名运动员,要赢得观众的尊重,比出色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赤道几内亚历史上第一位奥运游泳选手姆萨巴尼的100米自由泳成绩比2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还慢了7秒多,此前他还从未参加过50米以上的比赛,甚至不敢把头埋入水中,但他顽强地游到终点时,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他。
张军和高崚今天获得了羽毛球混合双打的金牌,这枚金牌来得有点意外,因为他们的技术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原本没有夺冠的实力。他们取胜的法宝就是以坚强的意志顽强地拼搏。总教练李永波说到这对选手在场上表现出来的意志和精神时,也热泪盈眶。他们已经展现了完美的奥林匹克精神,他们即使失败,也是真正的英雄。
不以金牌论英雄,就会在奥运赛场上看到很多以勇往无前的决心和勇气,去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英雄。
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是职业的还是专业的?职业运动员跟专业运动员有什么区别?
所谓的职业运动员,是指参加带有明显商业性质的职业比赛,以此来获取收入维持生计的运动员,比如NBA球员。而向体操、跳水这些项目的运动员则没有参加商业比赛的机会,只能参加竞技性的赛事,收入由国家给予,所以他们算不上职业运动员。 属于专业运动员。
奥运会创立的初衷是鼓励人们参与其中,提倡重在参与,纯洁性被放到了极高的地位,所以就限制那些以参赛为生的职业运动员参加,防止金钱玷污了奥运。但到了后来,随着职业赛事规模迅速扩大,再进行完全的限制已经不现实了,所以限制职业运动员参赛的规定开始放开了。
现如今,已经有相当数量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了。